练兵是提升武将等级和战力的核心手段,合理利用练兵功能可以大幅缩短武将成长周期。练兵功能需在主城达到七级并建造演武场后解锁,每次练兵消耗30点体力和铜币,耗时1小时完成。练兵时上阵武将数量影响经验分配:单武将可获得全部经验,多武将则平分经验。若追求效率,建议优先单武将练兵,以最大化经验收益。练兵场等级越高,基础经验值越多,满级演武场单次练兵可提供20万经验,是后期快速培养二队、三队的关键途径。

练兵并非唯一升级途径,需结合其他方式协同推进。武将1-10级可通过扫荡三级地快速积累经验,11-15级转向四级地,15-26级以五级地为主,27-38级则需挑战六级地。扫荡高级地时需注意兵种克制与战损控制,避免因兵力损耗过大影响后续开荒节奏。演武场练兵更适合武将20级后的补充培养,尤其是转型期或急需提升特定武将等级时。参与攻城、PVP对战也能获取可观经验,尤其在武将45级后,实战成为升级的主要来源。

武将属性与兵种适应性对练兵效率有隐性影响。武力型武将适合搭配兵刃输出战法,智力型武将则依赖谋略伤害,统率属性决定防御能力。练兵前需确保武将战法配置合理,例如治疗型战法可降低战损,控制类战法能提升生存率。兵种适性同样关键,S级适性武将可发挥120%属性,A级为100%,B级仅85%。优先选择高适性兵种参与练兵或扫荡,能显著提升效率。
资源管理与体力分配是练兵可持续的基础。铜币和策书是练兵的核心消耗资源,需通过屯田、市集交易或任务奖励提前储备。体力恢复速度为每小时10点,需规划使用时机,例如夜间挂机练兵可充分利用体力自然恢复。练兵使的个性加点(如政治、魅力属性)能小幅提升经验加成,但需权衡与其他个性技能的优先级。后期可通过军略道具(如军略详述)直接补充经验,但性价比有限,建议仅用于关键武将的快速补强。

侠客军无法长期占据资源地,需依赖空地扫荡或掠夺获取经验。其练兵核心在于快速组建第二梯队,通常将主力练至35级后转向实战,次队通过练兵场快速提升至20级再参与扫荡。侠客军还可利用战功兑换兵力补充,减少战损对练兵进度的影响。联盟协作亦能提供支援,例如盟友驻守可降低练兵期间的防御压力。
高等级武将需搭配契合的战法和装备,例如输出型武将优先选择增伤类战法,辅助型武将侧重回复或控制。套装效果和宝物精炼能进一步强化属性,但需平衡资源投入。定期复盘武将成长轨迹,结合战报分析短板,例如速度属性不足可能导致出手顺序劣势。持续调整练兵与实战的比例,才能实现武将能力的全面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