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机作为重要的战术单位,其配置与部署直接影响战斗效率。要正确使用战机,首先需通过蓝图研究或联络站购买获得战机蓝图,并在基地建造飞机装配线和机库。装配线用于生产战机,机库则决定基地可容纳的战机数量,两者等级越高,战机生产效率和存储上限越大。战机分为先锋、突袭、制空等类型,需根据战斗需求选择对应机型,例如制空型擅长对抗敌方飞机,而突袭型适合快速穿透防线。
战机装备强化是提升战力的核心环节。每架战机的武器系统可改造5-7个配件,包括导弹发射器、能量武器等。强化优先级应围绕输出型战机的攻击力、暴击率,或防御型战机的耐久度、闪避属性。动力系统常被忽视,但缩短锁定时间和提高移动速度能显著增强实战表现。强化材料通过战斗或任务获取,需合理分配资源,优先升级主力战机的核心模块。
战机部署需依赖母舰搭载,通常由航母或载机巡洋舰执行。在舰队编组界面,将战机拖入母舰机库即可完成配置。注意母舰类型影响战机作战方式:航母提供持续作战能力,而巡洋舰更适合快速突击。部署前需检查舰队指挥值上限,避免超载导致部分战机无法出战。战斗中战机会自动执行攻击指令,但可通过手动调整优先攻击目标来优化输出效率。
实战中战机的存活率与战术安排密切相关。高价值战机如轰炸机应配备防卫机库,利用无敌机制规避敌方防空火力。护航艇可配合战机编队,专门克制敌方拦截单位。计划圈是调动战机的关键工具,提前在战略地图标记交战区域,能缩短战机抵达时间。若需远程作战,可通过中间计划圈分段航行,但需注意曲率航行仅在有己方舰船的计划圈内生效。
过度追求数量会导致资源紧张,而单一强化顶级战机可能使阵容失衡。建议保持3-4种功能互补的战机组合,例如搭配对舰轰炸机与防空拦截机。技术值应集中用于主力机型,避免分散培养。定期检查同盟联络站的战机交易,补充稀有机型能有效提升舰队多样性。
受损战机需返回基地船坞维修,预制模块无法在战场直接修复。维修时间与损伤程度相关,可通过升级船坞设施缩短周期。长期作战时应保留备用战机轮换,避免因维修真空期影响战斗力。采矿平台等设施能为战机提供额外属性加成,但需与同盟协同防守矿区以确保稳定收益。